Dev.Poga

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

雜亂筆記

打破產品的使用障礙

每個產品的使用者都要突破兩道障礙:執行的障礙,與評估現狀的障礙。

image

**產品的使用障礙,以抽屜為例**

設計的目的便是在幫助使用者突破這兩個障礙。兩個障礙相對的評估指標是:

人因設計(Human-centered Design)便是這種以使用者為出發點的設計方法。

貫穿全書的概念是概念模型(Conceptual Model):使用者在操作過程中,會試著學習並記憶,而在腦中建立理解科技用的概念模型。使用者也會依賴他腦中的概念模型來突破前述的兩個障礙。重點是:

因此,為了幫助使用者突破障礙,好的設計應該要幫助使用者建立正確的概念模型,並且幫助記憶。為了達到此目標,以下六個元素便是重點:


操作的步驟

每次使用者的操作都是由以下的階段構成:

image

**操作的階段**

引發使用者做某個動作的成因可能有兩種:

這個流程重複進行多次後,就會變成使用者的概念模型,也就是他對產品的理解,並且被記憶住。

因此,概念模型其實就是一個使用者可以理解並反思的故事(因果關係)

概念模型是否正確,會牽動使用者的情緒,進而影響使用者對產品的評價。如果使用者的概念模型一直錯誤,便會一直重複失敗的操作,收到錯誤的回饋,最後喪失信心,成為 Learned Helplessness 而放棄產品。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發生,所有的錯誤訊息都應該特別注意,應該引導使用者建立正確的概念模型,而不是單純的顯示錯誤訊息。


概念模型的記憶方式

前面提到,概念模型常常是記不住的。那要怎麼幫助使用者記憶呢?先舉個打字的例子:

每次的操作其實都使用了兩種知識使用者腦中內在的知識,以及存在外在資訊的引導中的知識。內在的知識量少,速度快,效率高,卻有可能模糊不清。外在的知識量大,速度慢,需要花時間檢索。內在的知識就是使用者的概念模型

也是因為人無法記住所有的資訊,所以只會記住概念模型,並利用基本的概念模型,加上外在資訊以進行推理。

所以設計時,便要注意使用者會用什麼樣的概念模型來記住產品的邏輯。並且善用人的記憶方式:

並且要盡量減輕人的記憶負擔,也就是轉移到外界,變成外在引導知識(筆記、Delegation)。

人有無數的知識要被記憶住,所以盡量不要霸佔使用者的記憶空間,盡量轉移到外界,讓使用者有餘欲記憶其他更重要的事。


如果概念模型出錯

就會出現所謂的失誤(行動錯誤)錯誤(目標錯誤)。設計便要理解錯誤的成因,想辦法建立更好的概念模型,避免再度發生錯誤。

失誤的種類以及解法:

錯誤的種類與解法:

其他避免錯誤的方式:Checklist:

如何在設計時處理人為失誤:

設計原則


設計思維

原則:絕對不先解決客戶要你解決的問題。

設計師應該發現真正的問題,只把原來的問題當作一種建議。

Design Thinking:人本設計雙菱形發散收斂模型

image

**人本設計**

image

**雙菱形發散收斂模型**

對使用者要做的活動(Activity)做設計,而不是對 Task 做設計:

這樣的話,設計會對所有要進行相同活動的人都適用。

將前期設計研究從開發進度中分開。

對抗 Feature Creep:找出自己的優勢,進一步強化。

#Design #UX